2017年10月18日,中国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下简称“党的十九大”)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宣告了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与活力。
大会揭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新的发展阶段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规划和全面部署,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的历史使命,充分展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
这次大会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概括为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其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1]
大会确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对新时代党的新闻宣传工作具有重要的政策导向和引领作用。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2]。这次大会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变革为实践和现实依据,会议指出“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一方面,中国对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飞跃,党中央在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另一方面,实践也给党和国家的事业、党的建设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全面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需要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新方略,作出新部署。
另外,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国际环境中,中国的战略决策和部署备受各国执政党关注。中国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这不仅是我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对党的十九大的热切期盼,[3]也是世界各国执政党热切关注的焦点。因此,党的十九大是在世界瞩目的国际背景下召开的。
党的十九大确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大会的主要议程是:听取和审查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报告;审查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报告;审议通过《中国章程(修正案)》,选举中央委员会;选举中央委员会。
习同志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
报告共分十三个部分,包括: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二、新时代中国的历史使命;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五、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六、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七、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八、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九、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十、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十一、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十二、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十三、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jbo竞博
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回顾和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政治论断,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的历史使命,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确定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目标,对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全面部署。
报告高度评价了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的工作,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报告强调,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报告强调,围绕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创立了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报告指出,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党的十九大一致同意在党章中把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
报告提出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这十四个坚持构成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报告提出,从现在到二○二○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按照十六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大会认为,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承担着谋划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4]大会圆满完成了会议议程。
党的十九大确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成为全党工作的根本遵循和重要指南,同时对新时代党的新闻宣传工作具有重要的政策导向和引领作用。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党中央把新闻舆论工作摆在事关“旗帜道路”和“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要位置,视为党“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强调要进一步发挥新闻舆论导向功能和作用,使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更好地服务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和“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作为新闻舆论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的首要工作加以强调,明确提出“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必须加强理论武装,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必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各种错误观点”。这些要求对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起到了思想导向和政策引领作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了网络舆论工作的重要性,明确提出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习在2016年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就曾强调要“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5]加强网络内容建设,以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守住网上舆论阵地,通过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来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共筑“同心圆”,唱响主旋律,这是党的十九大对网络舆论工作的明确导向。
面对互联网时代媒体格局和舆论格局的深刻变革,党中央高度重视建设和创新传播手段。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强调要增强创新意识,要敢于和善于在传播手段、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上进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这是对做好新形势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政策引领,也为切实取得舆论引导的实效提供了科学方法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增强监督合力。”这意味着舆论监督已经成为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自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首次提出舆论监督这一概念后,党代会报告对舆论监督职能和地位全新的制度安排和顶层设计与定位。”[6]舆论监督成为监督合力的重要构成,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进一步发挥重要作用。这既是我国监督体系和制度的完善进步,也是我国新闻舆论监督政策的创新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还对新时代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强调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中国以实际行动向世界宣示同各国人民一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信念和决心的背景下,提高国际话语权,创新话语表达方式,讲好中国故事jbo竞博,传播好中国声音,在共情、共鸣的引发中不断增强中国话语的感召力、影响力,让全世界都能听到听清听懂中国声音,是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任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这是在党的历史上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问题,对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南和重要遵循,也为对外宣传提供了丰富的选题。[7]
党的十九大以及大会报告中有关新闻舆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部署,形成了符合新时代特点和需要的新闻舆论工作指导方针,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南和实践遵循。
(作者尤红系重点项目组成员、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合作者李佳璐系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
[1]《学习时报评论员:深入认识党的十九大的重大意义》,人民网,,2017年11月22日。
[2]中央宣传部:《中国宣传工作简史》(下卷),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645页。
[3]西藏自治区党委党校理论学习中心组:《充分认识党的十九大的历史地位重大意义奋力开创西藏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新局面》,《西藏日报》2017年11月4日。
[4]《满怀信心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南方日报》2017年9月1日。
[5]习:《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196页。
[6]靖鸣、刘自艰:《习关于舆论监督重要论述和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新闻爱好者》2020年第2期。
[7]《新华社袁炳忠: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国记协网,,2017年12月6日。